18703829971

绿捷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点亮新能源产业绿色未来

浏览量:发布时间:2025-06-08
产品展示联系我们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,动力电池作为核心动力源,其退役后的处理问题愈发凸显。大量退役动力电池若处置不当,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,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。在此背景下,绿捷公司凭借其在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领域的创新技术,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,成为行业的领军者。
 一、技术突破:开启高效回收新时代
绿捷的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成套设备,以其卓越的性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。其核心技术创新包括带电破碎技术、全组分部分回收技术和智能化处理系统。
(一)带电破碎技术
绿捷设备能够实现三元锂、磷酸铁锂电池的带电破碎,这一创新技术打破了传统回收需先放电的局限。设备在无氧密封环境中直接对带电电池进行破碎,通过精准控制氧含量(≤2%)和温度,结合智能抑爆系统,彻底消除燃爆风险。该技术不仅节省30%能耗,更将处理效率提升至传统工艺的3倍,实现圆柱、方壳、软包电池的全兼容处理。
(二)全组分部分回收技术
绿捷还创新性地推出全组分部分回收新技术,设计出一套集密封破碎、低温挥发、综合分选、脱粉、中温热解等多道工序于一体的循环利用设备。这一技术体系全面且精细,针对锂电池中的各类物料都有相应的回收处理方式,实现了铜、铝、电解质、电池粉等所有物料的单独回收利用。
(三)智能化处理系统

绿捷的退役锂电池自动化(智能化)处理设备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算法为核心,实现了对退役锂电池的精准拆解。该设备能够自动识别电池的型号、结构,根据不同的电池类型调整拆解流程,确保拆解过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。此外,设备还配备了PLC控制系统,可实时调节参数,支持磷酸铁锂、三元极片等多类型处理,换型时间小于30分钟。


 二、环保与安全:守护绿色生态底线
绿捷在环保与安全方面的表现同样出色。其破碎打粉产线采用了先进的密封和粉尘处理技术,确保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得到有效控制。设备采用全封闭负压设计,减少粉尘泄漏,尾气经过活性炭吸附与喷淋塔净化后排放,VOCs去除率≥95%,粉尘排放达工业洁净标准。
 三、产业影响:推动新能源产业链良性循环
绿捷的技术突破为新能源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。
 (一)成本降低与产业竞争力提升
大规模退役的动力电池蕴含着丰富的镍、钴、锰、锂盐等重要金属。通过高效的回收利用,这些金属重新回到产业链中,大大降低了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。成本的降低使得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力,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,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(二)资源保障与可持续发展

绿捷等企业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技术突破,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。随着回收技术的不断完善,废旧电池中的资源得以持续循环利用,减少了对有限原生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。这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,也降低了因资源短缺可能引发的产业风险,确保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长期稳定发展。

(三)环境友好与社会责任履行

合理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。通过专业设备和技术,有效避免了废旧电池中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污染,保护了生态环境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为构建绿色、可持续的发展环境贡献力量。


四、市场前景:引领行业向高效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

随着全球动力电池退役量激增(预计2030年达1483GWh),极片回收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。在政策驱动下,中国有望占据全球70%回收产能,头部企业(如河南巨峰、绿捷环保)加速技术迭代。锂电池极片回收处理设备通过技术创新与环保设计,将退役电池转化为高价值资源,是实现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。随着技术迭代与政策深化,该领域将向高效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持续进化,为全球“双碳”目标提供关键助力。
绿捷公司凭借其在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领域的创新技术,不仅为企业自身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,更为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,绿捷将继续引领锂电材料回收行业的发展潮流,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资质荣誉
联系我们
产品展示
锂电池回收处理设备
锂电池极片处理设备
锂电池带电破碎处理设备
锂电池热解炉
工艺流程
锂电池热解炉工艺
锂电池带电破碎处理设备工艺
锂电池极片处理回收设备工艺
锂电池处理回收设备工艺
联系我们
24小时服务热线:
0391-6181988
18703829971
公司地址:
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产业集聚区中福路中段路北10米
二维码
关注我们
版权所有 © 温县绿捷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主营:锂电池回收设备 散热器破碎分离设备 电容处理回收设备 锂电池破碎回收设备 废旧锂电池回收设备  豫公网安备豫公网安备41082502411091号 豫ICP备18000688号-5网站地图 XML地图 营业执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