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电热解炉:高温分解,去除有机杂质
工作原理:将破碎后的电池物料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中加热至400-600℃,通过高温热解使电解液、粘结剂(如PVDF)等有机成分分解挥发,转化为无害气体或固体残渣,同时保留锂、铁、磷等金属元素的稳定形态。
技术优势:高效净化:彻底去除电解液等有机污染物,避免二次污染,为后续分选提供“洁净”原料。热解过程产生的热量可部分回收用于预热物料或供电,降低能耗。密闭式设计搭配尾气处理系统,确保有害气体经净化后达标排放。
2. 气流分选机:精准分离,实现资源高值化利用
工作原理:利用物料密度、形状、空气动力学特性差异,通过气流分级、旋风分离等技术,将热解后的物料高效分离为铜粉、铝粉、黑粉(含锂、铁、磷的正极材料)、隔膜等组分。
技术优势:高回收率与纯度:通过多级分选,铜回收率≥98%、铝回收率≥98%、黑粉纯度可达99%,远超传统工艺。
智能化调控:结合AI视觉识别与传感器技术,实时优化分选参数,适应不同批次电池特性。
柔性兼容:可处理方形、圆柱、软包等多种电池形态,提升生产线适应性。
3. 配套系统:构建完整闭环
破碎系统:采用带电破碎技术,确保电池在安全状态下破碎至适宜粒径,为热解与分选提供基础。
尾气处理系统:集成冷凝回收、RTO焚烧、喷淋净化等多级工艺,将热解废气中的有机物、酸性气体彻底分解,确保排放符合欧盟环保标准。
智能化管控平台: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、数据追溯与能耗管理,降低人工成本,提升生产效率。
三、年处理5万吨目标:综合效益显著1. 技术迭代方向:
低温热解:开发更低能耗的热解工艺,减少能源消耗。提升分选精度,回收更细微的金属粉末。
材料再生:研究黑粉直接再生为电池前驱体技术,缩短再生流程。
2. 产业链协同:
与电池制造商、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“生产-使用-回收”闭环合作,推动溯源管理系统建设。
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推动全球回收技术协同与资源共享。
3. 政策与市场驱动:借助国家补贴政策与碳交易机制,进一步降低回收成本,扩大市场规模。
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处理不仅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,更是资源战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。通过电热解炉与气流分选机等核心设备构建的高效生产线,可实现电池资源的更大化利用与污染的更小化排放,为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未来,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协同深化,废旧电池将真正成为“城市矿山”,助力构建绿色、低碳的循环经济体
上一篇:[新闻动态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