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旧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工艺技术解析与关键分析
一、核心设备与工艺流程概述
废旧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处理设备通过“多级破碎+热解预处理”工艺实现资源高效回收与环保处理。主要设备包括:
1. 多级破碎装置:
由输送机、撕碎机、破碎机、引风机、气流分选机、隔膜纸集料器、脉冲除尘器、摇摆筛、振动筛、集料器、UV光解设备组成。各设备协同作业,实现电池的物理拆解与初步分离:
- 撕碎机:初步撕裂电池外壳,暴露内部结构。
- 破碎机:进一步破碎至小颗粒,解离正负极片、隔膜等组分。
- 气流分选机:利用物料密度差异分离隔膜纸等轻质材料。
- 振动筛/摇摆筛:按粒径分级筛选,分离铜铝粉、金属外壳等。
- UV光解设备:初步处理破碎过程中挥发的VOCs和HF等有害气体。
- 脉冲除尘器:高效收集粉尘,防止污染。
2. 热解炉:
对分离得到的黑粉(含锂、镍、钴等有价金属的活性物质)进行高温热解处理,分解有机物(如电解液、粘结剂),富集金属成分,同时产生尾气。
3. 尾气处理系统:
- 活性炭吸附装置:吸附尾气中的VOCs及部分有害气体。
- 碱吸收装置:通过碱性溶液(如NaOH)吸收酸性气体(如HF),生成无害盐类(如NaF)。
二、处理过程与关键技术分析
1. 多级破碎分离:
- 电池经撕碎、破碎后,通过气流分选、筛分等物理手段分离出铜铝金属粉、金属外壳、隔膜纸和黑粉。
- 该过程实现了物料的高效解离与初步分类,为后续热解和湿法回收奠定基础。
2. 热解处理工艺:
- 目标:分解黑粉中的有机物,富集金属元素,同时控制有害物质挥发。
- 挑战与发现:
- 热解对氟(F)和磷(P)元素的脱除效果有限(因部分氟可能以稳定化合物形式残留,如LiPF₆分解后的氟化物)。
- 随热解温度升高(如600-800℃),热解产物中出现明显的镍、钴特征峰,表明金属元素得到有效富集与晶相重构,利于后续湿法提取。
3. 尾气处理与环保控制:
- 热解尾气含HF、VOCs等有害物质,经“活性炭+碱吸收”组合工艺处理:
- 活性炭吸附:利用其高比表面积吸附VOCs等有机物。
- 碱吸收:高效中和HF(脱除率85.94%),生成NaF沉淀。
- 综合效果:VOCs去除率84.08%,尾气排放满足环保标准(如GB 31573),避免二次污染。
4. 资源回收路径:
- 热解产物(富集锂、镍、钴、锰的金属氧化物)可直接送入湿法冶金工序,通过酸浸、萃取、沉淀等步骤提取高纯度金属,实现闭环循环。
三、工艺优势与关键数据
1. 资源回收率:
- 铜铝粉、金属外壳、隔膜纸等通过多级破碎高效回收。
- 黑粉经热解后,有价金属(镍、钴等)特征峰显著增强,为湿法回收提供优质原料。
2. 环保效益:
- 尾气处理系统确保HF和VOCs排放达标,减少大气污染。
- 脉冲除尘与密闭设计避免粉尘外溢,符合绿色生产要求。
3. 量化指标:
- HF脱除率:85.94%(碱吸收核心贡献)。
- VOCs脱除率:84.08%(活性炭吸附与碱吸收协同作用)。
- 金属回收率:铜铝≥95%,黑粉中锂、镍、钴等回收率通过湿法工序进一步提升(可达90%以上)。
四、工艺优化方向与挑战
1. 氟、磷脱除优化:
- 当前热解对氟、磷脱除效果有限,未来可探索:
- 优化热解温度与气氛(如引入还原性气体促进氟化物分解)。
- 联合湿法工艺(如碱浸预处理)强化氟磷分离。
2. 能耗与效率提升:
- 热解炉可采用节能设计(如余热回收),降低处理成本。
- 智能控制系统(如PLC)优化设备协同,提升自动化与处理效率。
3. 材料回收纯度:
- 通过精细化分选技术(如磁选、光电分选)进一步净化铜铝粉与黑粉,减少杂质干扰。
五、总结与意义
该工艺通过多级破碎与热解预处理,结合高效的尾气净化系统,实现了废旧18650三元锂电池的资源化回收与环保达标排放。其核心价值在于:
- 资源循环:回收高价值金属(锂、镍、钴等),减少矿产依赖。
- 环境友好:全程控制污染,避免电解液、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泄露。
- 技术可行性:数据验证了工艺的有效性(如HF、VOCs高脱除率),为工业化应用提供支撑。
- 产业链协同:为电池制造-使用-回收闭环提供关键技术保障,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