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国内首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迎来集中退役潮。某储能电站一次性下线10吨方形铝壳模组,急需一条“安全、高效、环保”的回收示范线。经过多轮技术比选,选用绿捷锂电池回收处理设备“带电破碎+低温热解”DCS智能成套装备,在氮气保护下实现“电未放完先破碎”,整条产线仅8小时即完成处置,产出黑粉8.1吨、铜粒0.85吨、铝粒0.72吨,磁选壳体0.33吨,全过程零人工拆解、零废水排放,再次验证了规模化退役电池“城市矿山”的商业可行性。
二、工艺路线概览
1. 带电安全放电
• 电池无需预放电,直接装入氮气置换的密封滚筒,通过低导电率惰性盐溶液+氮气气氛实现“边破碎边放电”,杜绝短路打火。
• DCS实时监控每支滚筒内温度、电压、气体成分,O₂<2 %时自动开启破碎程序。
2. 撕碎与低温裂解
• 双轴撕碎机将电池破碎至50 mm以下,混合物料进入低温裂解炉(180 ℃,N₂保护)。
• 电解液中的碳酸酯类迅速汽化,经冷凝-吸附塔回收90 %以上有机溶剂,剩余不可冷凝气体引入RTO焚烧。
3. 中温热解去除PVDF
• 物料转运至450 ℃热解炉,PVDF黏结剂断链脱HF,隔膜、胶带全部碳化。
• 热解尾气经二次燃烧+急冷+布袋+两级碱洗,HF排放浓度<1 mg/Nm³,远低于《大气综排》限值。
4. 多级分选
a) 筛分:3 mm滚筒筛先将黑粉(负极石墨+正极磷酸铁锂)与粗粒壳体分离;
b) 锤破+比重分选:粗粒经磁选除铁后进入锤破,铜铝延展性差异实现“铜重铝轻”两级气流分选;
c) 研磨:进一步将残余黑粉磨至200目以下,铜铝纯度≥96 %,可直接对外销售。
5. 三废治理
• 废气:RTO+SCR+二级碱洗,VOCs、HF、NOx全流程在线监测;
• 废水:系统闭路循环,仅产生少量含氟渣,交由危废中心固化稳定化;
• 固废:磁性壳体经脱漆压块后返钢企;尾渣经毒性浸出检测,判定为一般固废,可用于路基骨料。
三、智能化DCS系统亮点
• 全流程300+传感器+AI算法,实现“一键启停”、异常自学习停机;
• 数字孪生实时映射炉内温度场、气流场,提前30 s预警结焦风险;
• 批次追溯二维码绑定,每袋黑粉可反向定位到原电池模组,满足下游湿法厂商“溯源”需求。
四、经济与环保效益
经济性:按当前市价测算,10吨退役电池可创产值约32万元,扣除运营与折旧成本,单吨净利润≈1200元,投资回收期2.3年。
环保性:相比传统“放电-人工拆解”路线,CO₂减排约1.6 t,废水减排100 %,废渣减量65 %,真正实现了退役电池的“零填埋、高值化”。
五、行业展望
随着300 Wh/kg以上磷酸铁锂电池进入退役周期,铝壳结构占比将持续提升。绿捷“带电破碎+中温热解”技术已迭代至第四代,单线年处理能力突破1万吨,并可兼容三元、磷酸铁锂、钠离子等多化学体系。下一步,团队将引入微波辅助热解,把PVDF脱除温度降至380 ℃,能耗再降12 %,为“双碳”战略贡献新的绿色动能。